成果相关工作自2014年9月开始,2016年6月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A类项目“工程类本科低年级学生开设‘做中学与学中做’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自动化类专业为例”(桂教高教〔2016〕35号)获批,2017年学校立项建设《自动化基础实训》与《自动化导学与实践》教材(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出版),2021年4月获批广西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于2022年9月结题),2021年8月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课程建设与混合式教学实践”获批(于2023年2月结题),2022年3月“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课程”获得推荐区级一流课程资格。本项目建设过程得到广西大学多年来的大力支持。
从2014年9月~2023年6月,本项目经过近九年的深入探索与实践,围绕学生与教师的“二元”主体、结合评学、评教、评课的“三维”评价开展自动化类低年级“做中学与学中做”导学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包括:
1. 理论成果
(1)提出融入课程思政与工程设计思维的OBE课程大纲设计方法(支撑材料2.1);
(2)提出自动化低年级大工程观学材化教材建设方法(支撑材料2.2);
(3)提出产出导向视角下课程答卷分析与试卷质量评价方法(支撑材料2.3);
(4)提出工程类专业课程产出导向达成情况评价方法(支撑材料2.4);
(5)构建低年级理论结合实践课程质量评价标准与机制(支撑材料2.5)。
(6)提出“课程即思政”的“四全”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支撑材料2.6);
2. 实践成果
(1)出版两册教材并投入使用:《自动化导学与实践》、《自动化基础实训》(支撑材料3.1);
(2)系统研制一套自动化基础实训设备并投入使用,获得高等学校自制教学仪器三等奖(支撑材料3.2);
(3)编制“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和“专业基础实训”两门课程的OBE行为化课程大纲(支撑材料3.3);
(4)撰写适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完整的理论课程教案(支撑材料3.4);
(5)设计制作图文并茂的“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完整课件(支撑材料3.5);
(6)搭建了线上课程平台,建设线上课程完备的资源并投入使用(支撑材料3.6);
(7)依托教材《自动化导学与实践》和课程平台资源开设的课程“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获得区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支撑材料3.7);
(8)获得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从认识论与方法论、工程伦理与职业道德、家国情怀与责任担三个方面挖掘思政资源,并付诸实践(支撑材料3.8);
(9)课程负责人于2017年被评为广西大学教学名师和“师德模范”,相关教师也获得了学科竞赛优秀指导教师。(支撑材料3.9)
形成的研究成果全部用于我校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类专业(含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一年级新生,对应课程“基础导学与初步实践”开设以来,受益学生就达3140余人;据不完全统计,教材与相关的课程资源在4所学校和1家企业投入使用,受益学生和学员达2200余人。相关理论成果与实践成果应邀交流13次。发表的教材建设相关论文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借鉴用于电气类与自动化类系列应用型/职业性人才培养系列教材规划,发表的课程大纲撰写方法相关的论文被10所学校借鉴。项目成果提升了开展学科竞赛和创新项目的热情,自课程建设以来,学生组队获得大创项目24项,其中国家级10项,共计有8项优秀结题;参与学科竞赛获得共计34项奖项,其中高级别奖项:互联网+获国家级铜奖1项;A类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10项。项目建设过程中以建设内容为技术背景作为创业指导教师指导并扶持3组学生创业成功,承担并完成1项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企业委托项目。(支撑材料4)